logo

校友評價

測試二號 v2

測試測試

測試二號 v2

18th 學員

一、整年規劃完整的制度

開訓時複雜的規定讓我傻眼,每堂課程之前一定要繳交預習並提出問題,上完課後一定要繳交複習與撰寫心得,是演哪齣......但這種事情就要被逼著做了之後才會知道背後的用心,因為課前預習對於講者與主題有基本認識,聽課時才能直接對不懂或是想深入瞭解的部分發問;因為課後複習重新整理思緒,將想法轉化成有邏輯的文字輸出促進吸收。演講大家都聽很多,但聽了多少進去呢?預複習的要求很麻煩,卻明顯提升了知識學習的效率,也讓人養成了良好習慣。   

二、外面聽不到的課程  

就像前面說的,一群大老闆們既然佛心來著舉辦培訓計畫,除了自己在百忙之中要撥空分享外,自然是要燃燒人脈來共襄盛舉。於是,許多不太常在外拋頭露面給予分享的前輩們,都願意犧牲自己一個週末下午休息時間,來跟這群小毛頭談談自己的人生。每堂程看到那些董總字輩的大師們,殷殷切切地與我們分享經驗,都覺得自己萬分榮幸,何德何能啊......(跪)跟這些長輩們的緣份也不僅僅於課堂上,在各項專案以及各種節慶上,都有機會與他們有更多更深的互動,從他們身上學習到非常非常多的寶貴經驗,是資種校外活動中極其罕見的。

三、素質優秀的同儕

我一直覺得資種只收大三到碩一的設計很聰明,至少有大學前兩三年在校內外的經驗累積,加上嚴謹的履歷與面試篩選,能夠獲選為學員的人們,都帶著足夠的積極度以及一定的成熟度。在追求多元學校、科系、性別的原則下,讓我從一個只參與校內活動的鄉巴佬,一口氣透過其他 34 個不同成長歷程的學習,打開自己眼界,拓展了自身視野。不諱言地說在台成這樣的一線校園中,其實大多數人的背景都差不多,家境不錯、從小補習、高中前三志願、大學台政清交成。但在資種,我看到了許多非名校的同儕,不一定是不愛讀書,而是家庭環境可能無法支持其專心唸書;不一定是無法適應填鴨式教育,而是早早就有自己的人生方向決定攻讀音樂美術體育等非主流的科系;不一定是資質駑鈍,而是自覺沒有必要順從無聊的台灣社會價值觀。在這裡,我看到了「優秀」的不同面向,而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華民族遺毒。讀名校又如何?不過是比較幸運罷了,從資種看到這點,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突破。

四、精心設計的專案

在課堂之外安排的各項專案,讓學員們除了靜態課程外,還同時擁有動態實作以及跟同儕學長姐更多互動機會。從一開始的 TUV 就由學長姐帶著學員從小東西激發創意、公會春酒表演培養同屆感情、學長姐提供生涯體驗更認識產業與職場、海外參訪建立了革命情感、招生宣傳找尋下屆學弟妹、結業典禮回顧過往一年。加上每學期兩次的企業參訪,每項專案都有其明確設定與意義,多元面向的學習,基本上專案的收穫太多太多了,在此先點到為止就好,不然就要另開新文章了(冷靜......)而如此精緻豐富的專案背後,是資種課務們強大的規劃能力啊!   

五、十八般武藝的課務:  

咦,剛剛出現了「課務」這個新名詞?什麼是課務呢?原來是由每年遴選出願意再度投入一年的學員,安排接下來學弟妹的課程與專案。用過來人的經驗,保留過往頗受好評的講者與專案,修正還有改進空間的課程與規劃,讓資種一年比一年更好。由於課務擔任公會、校友、學員三方間的橋樑,對於執行各項細節、溝通協調眾人、事項佈達台風等,都有非常大量的練習機會。跟下一屆的學弟妹也有非常多互動,除了多認識 35 位來自四面八方的優秀學員外,再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學習成長,與許多身兼公司負責人的長輩們面對面坐下來討論事情,更是人生難得的機會與收穫。

六、莫名強大的校友

或許是培訓計畫做得早、或許是制度設計得好、或許是長輩用心投入,總之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資種校友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有很棒的發展,不管是出國留學後在當地工作、還是在台灣進入頂尖外商的學長姐弟妹都大有人在,甚至在長輩薰陶之下決定自行創業的校友們,都不知不覺在台灣新創圈小有名氣(iCHEF / inside / KumaWash / 貝殼放大 / PicSee 等共同創辦人都有資種校友的身影)當人生遇到不管什麼面向的疑惑,在任何產業任何職位幾乎都有資種學長姐願意跟你聊聊,不為什麼?僅僅因為你我曾經都待過這個地方,曾經都寫過麻煩的預習複習,曾經都撐過專案轟炸,才足以擁有「資種人」這個身份。 最後,動筆寫下這些點滴,重新回味那年時光,就像雷諾瓦所說的「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我很幸運能有機會經歷這些那些,才成就了如此值得回憶的一年。言語不及親身親歷萬分之一,聽別人說得再多,都不如親自體會,給自己一個蛻變的機會吧!相信一年後的你將會感謝現在勇敢踏出那一步的自己:)

看看其他人的評價分享

card-image

張宇承

18th 資訊長

希望你喜歡這個網站,不喜歡也別跟我說

card-image

郭宜臻

19th 副學員長

也許困惑迷惘,但這條路不再孤單

card-image

陳思穎

19th 學員長

我們永遠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一樣的未來

card-image

蘇如禧

19th 行銷長

在資種,擁有豐富的資源、寬廣的舞台、優秀的夥伴,等著你探索自我的價值所在。

Next
icon
icon
關於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