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幹嘛加入「資訊種子」?
聽到「資訊」種子,一開始擔心進來是不是要寫程式、探討一些資訊科技的知識,怕自己不是資訊背景會很吃力、也怕這個計畫培訓出的能力跟職涯缺乏關連。在主動聯絡資種學長後,發現不會寫程式、不是資訊科系也完全無妨,反而資種就是樂意廣泛吸收不同領域人才,擦出更多火花,我便決心報名,也有幸錄取成為第十七屆學員。
35 個異類,怎麼成為同類?
到了資種,整屆 35 個人裡只有我讀師大,其他人都是來自不同校系、年級, 35 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交織成一個很酷的地方,難以用任何標籤來定義。 在第一次的專案任務中,覺得大家都好厲害,因此不太敢表現自己,直到專案遇到困難,才發現當我越勇敢發表意見、主動站出來協調會議秩序、提出解方時,對團隊的信任感、責任感就越深、和組員的感情也更好,原本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後來甚至漸漸能夠加入大家的玩笑,在後面偷補一刀。最終,我們的聊天機器人居然在不花一毛廣告費的情況下突破 6,000 名好友,還做了一件大學 T ,簡直人生十大離奇事件。 原來起初擔心自己和大家頻率不合,是跨出同溫層的不適,一旦克服這個過程,會發現外頭的空氣其實很清新、世界其實很大。「只要你敢表現真實的自己,就有人敢接納、敢包容。若不表現出來,又怎能怪世界不接納你?」
讓資種陪你勇敢一次,好嗎?
TUV 專案過後陸續又辦了三個專案,途中和不同的學員、Mentor 合作,跟某些人又變得更熟,也有過許多波折。辛苦和抱怨不可能沒有,資種人不太是那種溫良恭儉讓、逆來順受的溫馴小動物(至少我這屆不是⋯⋯),卻普遍很有責任感,不管怎樣抱怨最後還是會摸摸鼻子把事情做好。
資種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參與其中還有太多感想難以盡述。如果你也想一探究竟資種的酸甜苦辣,和一群又ㄎㄧㄤ又厲害的夥伴一起成長,只要你是今年 9 月升大二~碩一,都符合報名資格,不要猶豫給自己一次勇敢跨出舒適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