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種子的「真相」
張宇承
18th 資訊長
為什麼加入資訊種子
當時是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有感於自己太內向、在學校沒交什麼朋友,課業的學習沒帶來太多成就感,希望能有一個地方可以讓自己找到價值跟職涯方向,看著資種有一個「職涯專案」可以跟在業界的 Mentor 學習,就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至於後續怎麼成功成為資訊種子的一員,歡迎看看我當時申請資種所撰寫的兩篇文章: 書審準備篇 、 面試篇
在資訊種子的收穫
志同道合的朋友
「認識很多人」是我在資種最有感的一件事,雖然很抽象,但其實蠻珍貴的,特別是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是比較內向不善於跟人 social 的人,這邊可以讓你建立很純粹的友誼跟夥伴關係,這包含跟你差不多大的同儕,或是已經結業、可能大你好幾歲的學長姐。由於資種有不少需要團隊才能完成的專案,因此必須要相互協助、共同面對問題,在結業以後,大部分的同學還是會保持聯繫,而我則是跟當時在職涯體驗認識的 Mentor 一起做 side project,也就是你現在正在看的網站。
職涯方向的探索與確立
這應該是大部分資種學員都有的收穫,就我觀察有一些人甚至因為資種的職涯體驗專案,有了蠻大的改變跟成長,從對自己能力感到懷疑的人蛻變成一個很有自信的人,當然不是說來到資種你就一定可以很確定自己的未來,但至少你會開始思考跟尋找。我個人是跟隨兩位擔任 Software Engineer (Backend) 的學長們學習後端的開發,學習內容包含 NodeJS, Express, SQL, Restful API 等知識,以及一些專案架構的設計,寫出可維護、易讀的模組化程式,在最後我們會產出一個全端的作品,由學長負責前端,我負責後端部分。學習過程都是線上進行,每週一次線上 Google Meet,大概會做幾件事情:回顧上週作業進度、疑問排除、學長的教學、規劃下週前要完成的作業內容。這邊指的作業就是把最後要完成的作品,分成好幾個階段任務,一步一步完成。也是因為這個職涯體驗的學習,讓我在大三下時確立自己的實習方向(當然,更多的是自己課餘時間的努力跟學習),驅使我投遞一些 Web development 相關的職位,後來在 2021 年暑假開始到 25sprout 擔任 Frontend Developer intern,有興趣可以到我的 Medium 參考。
時間管理與職涯軟實力準備
時間管理能力很抽象,軟實力也是,但這是在資種裡面確確實實會學習到的能力,特別是在資種的一年內有大大小小的專案或活動,加上學校課業甚至校外實習,很容易讓自己一周的時程表是塞滿滿的狀態,也因此不得不去規劃跟確實執行計畫。職涯軟實力部分,我認為包含: 表達能力、向上管理能力,前者是指能否讓聽者明確了解你的訴求/主張,後者是指在跟上級人員溝通的技巧,至於會有這樣的收穫,是來自於資種有許多跟學長姊聯繫的機會,例如跟 Mentor 約開會時間,也有跟其他學員傳遞資訊的機會,例如專案總召會跟學員們佈達專案進行的事項。
結業了,然後呢
現在 (2022.7) 的我其實依然有跟資種有一些連結,像是我跟三位更早期結業的學長一起在做你現在正在看的網站。他們是帶領我職涯體驗的學長,而我們之間有很良好的互信跟合作關係,也喜歡著這個地方,才願意繼續為資訊種子做點什麼。
資訊種子的缺點
如同我在文章開頭所述,這篇文章不會只是一昧的說這裡是一個多棒的地方,我認為任何選擇都會有失有得,現在想聊聊的是關於資種潛在的缺點。
可能不是每堂課都是你有興趣或需要的
首先要清楚資訊種子的課程不是資訊能力培訓,這很重要,因此課程大多圍繞在一些軟實力或通用能力的培訓,例如簡報製作、溝通表達、時間管理、團體動力學等等這種業界常見的課程,也因此不是每一門課都容易引起你的興趣或是讓你覺得這是你需要花三個小時來學習的東西,如果你是對於時間的利用很斤斤計較,常常在比較時間投入的報酬的人,可能就會失望或是翹掉這些課程。
會議很多,但不是每一場都那麼有效率
由於資種有大大小小的專案要進行,因此開會是在所難免,以我當時有資訊長的身分來說,除了 Problem Solving 專案幾乎是每周一次實體會議要討論以外,還有幹部會議大概每個月一次要開,再加上我們當時有計畫要推動資種的官方 ig 帳號,因此還有一個小編會議,也是一個月一次,因此其實真的很花時間。花時間不打緊,但大家都知道,沒效率的會議才是更痛苦的,當大家卡關而停滯不前時,就很容易想放棄。
收穫不是立竿見影
如果你是一個很看重效益的人,又或者是很在意多少努力就要有多少回報的人,更甚者是想要即時看到成果的人,那資種真的很不適合你。我認為在這裡的成長是逐漸累積的,他帶給你的改變也是慢慢發生,這都是要到一個時間點以後回頭看才會發現原來自己因為資種而有一些變化,並非說我上完一堂課或做完一個專案,我就變得很 special 或 powerful 了,這非常蠢。如果是希望找到一個快速建立實力的地方 (e.g. 想學會 python 做數據分析),我會建議去網路上找課學習,而不是參加這個計畫。
結語
撰寫此文的現在是 2022/7月,我以一個已經從大學畢業的學生回來看這一年的經歷。我會說他是讓我認識一群很不錯的人,以及讓我大致擁有職涯方向的地方,他會慢慢得改變你的生活態度或價值觀,但這程度取決於你有多投入在這個地方,以及你有多大的耐心去跟完這一整年的培訓內容,有一些人在計畫之初就退訓,那就真的蠻可惜的,但這也代表我上述提及關於資種的缺點是確實存在,所以不是真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資種,資種也幫不了所有人。如果看到這邊你覺得資種適合你的話,那不妨多關注資種的報名資訊吧!